元流之子(坦克)
更新日期:2025-04-05
元流之子(坦克)
名字 | 元流之子(坦克) |
---|---|
称呼 | 止戈之道 |
职业 | 坦克 |
生存能力 | 80 |
攻击伤害 | 40 |
技能效果 | 40 |
上手难度 | 60 |
出装推荐
|
|
铭文和技能建议
铭文搭配建议 | |
---|---|
|
|
技能加点建议 | 召唤师技能建议 |
|
技能
- 万物为流
- 汇流为一
- 以身为引
- 倾注一击

冷却值:0消耗:0
元流之子在泉水中可以将"流"引入体内淬炼自身,以强化四种能力之一。
生机:增加300~600最大生命和50~100物理和法术防御。
穿心:增加300~600最大生命和30~60物理攻击。
迅疾:增加300~600最大生命和3.5%~7%移动速度。
凝神:增加300~600最大生命和5%~10%冷却缩减。
元流之子可消耗1层“流”强化普攻,造成200~400(+100%物理攻击)(+4%额外生命值)物理伤害并回复125~250(+2.5%额外生命值)生命。

冷却值:12.5/12/11.5/11/10.5/10消耗:50
元流之子汇集“流”,减少50%其他技能的冷却,获得5层“流”并回复150/180/210/240/270/300(+4%额外生命值)生命,附近每多1名友方英雄/2个小兵额外增加1层并额外回复生命,至多获得9层“流”和100%额外回复。
元流之子对近处的敌人造成100/120/140/160/180/200(+2%额外生命值)物理伤害和击退(无控制效果)。

冷却值:7.5/7.2/6.9/6.6/6.3/6消耗:30
元流之子朝指定目标冲锋,击退路径上的敌人,随后再向前斩击,造成580/696/812/928/1044/1160(+180%额外物理攻击)物理伤害,并获得350/420/490/560/630/700(+7%额外生命值)护盾,持续3秒。
1.5秒内对同一目标连续释放会依次改变技能效果:
【拨云式】对敌人造成等额的斩击伤害和0.33秒击飞并获得等额护盾;【斩壑式】对敌人造成等额的斩击伤害和0.66秒击飞并获得等额护盾。
若技能不在冷却,可消耗4层“流”释放技能,本次技能不进入冷却。
技能范围内的所有非英雄单位会受到相同的控制效果。

冷却值:25/22.5/20消耗:60
元流之子向指定位置跃击,造成400/600/800(+70%额外物理攻击)(+8%额外生命值)物理伤害和0.75秒击退,跃击的中心会额外造成50%伤害。
可消耗5层“流”释放技能,使本次技能不进入冷却。
英雄关系
最佳搭档 | 效果 |
---|---|
![]() |
鬼谷子的加速和隐身能够让元流之子-坦克快速且出其不意地接近敌方并打出连环控制 |
![]() |
孙膑的爆发加速能够让元流之子-坦克快速地接近敌方并打出连环控制 |
压制英雄 | 效果 |
---|---|
![]() |
拥有更高生命值与防御的元流之子可以在面对吕布时轻松获得线权,对抗时打出的连环控制也可以让吕布无法及时释放保命技能 |
![]() |
元流之子-坦克拥有不错的恢复能力,相较于狂铁更胜一筹 |
被压制英雄 | 效果 |
---|---|
![]() |
元流之子-坦克的输出能力一般,对线拥有高续航的英雄很难将其击杀 |
![]() |
公孙离拥有较多的位移,需要近身作战的元流之子很容易被其拉扯 |
角色相关
官方介绍
英雄故事
在后世史学家的描述中,稷下学院被认为是一切开始的地方。但若将时间拨回当下,在无人留意的稷下学院大门前,一个稷下学生刚完成了他的游学,回到稷下学院……
宿命的齿轮开始运转,无人可打破既定的循环。你知道你终究会选择踏上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,因为让你前进的从来不是冰冷的理性与计算,而是与同伴们并肩作战的瞬间心中那一抹暖意。
你的故事
游学归来稷下后,在你身上发生了令你无法理解的事情。先是体内一阵魔道奔涌,意外打碎了宿舍的茶几,赔了整整一个月的生活费,而后鲁班大师的机关零件自楼上跌落时,身体条件反射一个冲锋,刹那腕间手环幻化出盾牌将之格挡,又砸坏了教学楼的窗棂。
凡此种种,不可胜数。只要稍有念动,不同的武器便从手环中生发幻化。而手握武器之时,身体自然而然做出最正确的反应。这些招式,无论魔道武道,好像无师自通一般,一招一式仿佛印刻于身体,你却无比确信从未修习。你不知道那些武器从何而来,也不知道这些让你陷入麻烦的招式从何而来。但眼前的这一切,好像很陌生,却又很熟悉。
即便在人才济济的稷下学院这也并不常见,更何况,你对这一切的由来毫无印象。你清晰记得入学稷下的情景,记得你在夫子老师的“友好建议”下踏上游学之旅……然后呢?你冥思苦想,头疼欲裂。
院长老夫子对你身上发生的一切似乎有所猜测,却欲言又止,让你心中隐有不安。但为了找出真相,你决定遵循夫子老师的建议,在战斗中,自己告诉自己真理。